7月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徐汇区人民政府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AI 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在徐汇西岸召开。会上,上海交大发布AI未来基金,旨在吸引“有理想、有格局、有战斗力”的青年人才。
该基金由人工智能学院发起、交大海内外杰出校友共同助力,重点关注全球青年AI人才链接。基金分为科研种子计划和科创种子计划:其中科研种子计划主要面向学院青年科学家,连续提供收入补贴、支持科研团队组建,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科研创新支持;科创种子计划面向全校创业师生,通过天使投资方式夯实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基础。通过“科研+科创”双轮驱动,全方位托举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
为了厘清面向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有效指引科研与人才成长方向,作为AI未来基金成立后的重要举措,上海交大联合《Nature》开展面向未来的十大AI问题的研究,希望明确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交叉型议题,研究结果将于2026年上海交通大学130周年校庆时正式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目标,汇聚前沿智慧与资源,全面布局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与产业赋能。2019年开设国家首批人工智能专业;2021年起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合作,共建“国智班”项目,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人才;2023年,首批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通过超前的布局和全新的体制机制,致力于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成果,自主培养人工智能的卓越领军人才,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在2025年计算机科学排名“CS Rankings”中,上海交通大学在计算机学科的人工智能分项位列排行榜全球第一。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自2024年4月成立以来,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科研攻关引领区、人才引育先行区”定位,形成了人才、科研、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在顶尖人才引育方面,学院成立校级人工智能人才工作专委会,设立专项基金,构建“绿色通道”破格引进机制,探索人才晋升、校企双聘等新模式,确保顶尖人才的高效聚合。在引才策略上,实现“3-3-3”的多元差异化引育格局:1/3来自海外顶尖高校,1/3来自国内一流院校,1/3来自全球领先企业,教职团队平均年龄小于35岁,半数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实现了中青年人才梯队的快速壮大。
同时,学院也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出“2-4-4”融通式培养:在上海青少年AI学院提前选拔、培养2年拔尖生;在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开展4年本科“特班化”教育,强调数理基础、跨学科交叉与伦理素养;在上海创智学院4年博士训练,实施轮转制与多导师团队、国际化科研协作,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领军人才。打通人才培养上下游,形成早期发现、持续培养与高端输送的闭环体系。
2024年配资网最新消息公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