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你们打得越狠,我们越高兴
9月,刘强东一番“企业家不能成仇人”的公开喊话,把他和王兴的隔空互怼推上舆论风口。
有人说他格局大,呼吁良性竞争;也有人觉得这是高姿态“扣帽子”,明明王兴没说自己是仇人,东哥先把话题定了性。
但无论舆论怎么解读,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其实更怕这些商界大佬握手言和。毕竟,企业家打得越狠,性价比和服务才有可能越卷,最后受益的永远是用户。
商业竞争该是什么样?绝不是抹黑、泼脏水、扣帽子那一套。真正该比的,是谁战略眼光更远、模式更扎实、产品和服务更强。谁能做得更好,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用脚投票”。
这些年,行业的“内卷”其实是两面性:
一方面,拼低价、拼补贴、拼供应链,确实让用户尝到了不少甜头;另一方面,恶性内卷也可能让整个行业陷入“比烂”泥潭,最后谁都赚不到钱,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都成了问题。
但如果卷得方式对了,比谁更高效、比谁更有技术、比谁的服务更好,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比如生鲜电商,过去怕烂在路上,现在24小时送达成了标配;假货问题,被溯源系统和平台监管逐步压住。
你做你的社区团购,我搞我的自营冷链,比拼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在专业领域各显神通。
全球商业史上,恶性竞争的剧本随处可见。就拿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来说,价格战一打,利润率下滑,经销商也没钱赚,最后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
中国市场近年强烈反对低质内卷,鼓励企业把钱花在研发和服务上。
比如冷链物流,有企业能把仓储温区精细到±0.5℃,有的用AI智能分拣,大大降低损耗率。这样的“上行内卷”,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正路。
刘强东的这番话,其实代表着中国商业生态的升级。以前大家靠烧钱、补贴、打价格战“抢地盘”,现在头部企业更愿意把钱投在实验室、投在硬科技上。
2024年,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已达8.7%,重点押注AI、物联网,而不是单纯搞营销补贴。
越来越多企业家明白,市场不是“一招鲜吃遍天”,实力才是护城河。与其在口水仗里消耗能量,不如沉下心来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
腾讯和阿里线上线下打得不可开交,但该合作时,还是能一起推动电商物流绿色包装、共享反欺诈系统。行业里既要有竞争的锐气,也要有合作的雅量,这才是“和而不同”的中国式智慧。
监管环境也在同步升级,不正当竞争、恶性价格战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知道怎么平衡价格和品质。企业要想活得久,只能“向上卷”拼内功,不能靠“向下卷”拼底线。
巨头博弈,行业才有未来
刘强东和王兴的隔空对话,本质上折射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集体成长。从早年“烧钱换规模”、抢流量的野蛮生长,到如今“既要卷技术、也要懂担当”的成熟博弈,这种转型并非偶然。
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也许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企业家们在公开场合谈格局、讲责任,私底下拼产品、拼服务、拼效率,打得有来有回,卷得水涨船高。
只有这样,行业才有可能孕育出真正的创新和升级。反之,如果大家都“和气生财”,不敢硬碰硬、不敢技术创新,吃亏的只能是普通用户。
刘强东喊话王兴,不只是“做人要大气”那么简单,更是对中国商业健康竞争生态的一次提醒。商业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掰腕子,而是用创新、服务、品质说话。
谁能卷到最后,谁就能赢得市场。消费者最怕的,其实是你们不打起来。
2024年配资网最新消息公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